-
2025-4-22公路交通高质量专利成果全国推介活动大理站成功举办
-
2025-4-22Bauma 2025 | 悍马:用于沥青压实和土方工程的新产品和前沿技术
-
2025-4-22Bauma 2025 | 维特根展区多款新品盛大亮相

行业资讯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稳住经济大盘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将投资超4.2万亿元,开工建设602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稳住经济大盘。
2022年9月底前开工建设8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373亿元,为稳住经济大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到2025年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更加优化,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水平显著提升,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持续提高,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坚实。
其中基建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实施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工程
依托"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和"1+3+4+N"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构建多通道、多方向、多路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铁路建设:到2025年高铁(含城际)运营里程突破3000公里
方案提出,要加快铁路拓展成网。积极争取更多国家铁路建设债券支持,开工建设平顶山经漯河至周口高铁、新建郑州南站、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南阳经信阳至合肥高铁、呼南高铁焦作经洛阳至平顶山段、京港台高铁阜阳至黄冈段等重大项目,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到2025年高铁(含城际)运营里程突破3000公里。
机场建设:通用机场数量达到20个以上
方案提出,完善民用机场布局。加快实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和商丘、周口、平顶山、潢川等支线机场项目,积极推进布局规划内通用机场建设,扩大民航服务覆盖范围,到2025年运输机场数量超过6个,通用机场数量达到20个以上。
公路建设:新改建干线公路3000公里
加密提质公路网络。重点实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202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加快推进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连”工程,“十四五”期间新改建干线公路3000公里。
水运建设:到2025年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000公里
推动水运通江达海。重点实施淮河、沙颍河和周口港、信阳港等“两河两港”内河航运建设项目,到2025年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000公里,港口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以上。
加快建设重大骨干水利工程
构建现代水网体系
方案指出,要实施现代水网体系建设工程。围绕重大水利工程和防洪薄弱环节等建设项目,统筹推动“四水同治”“五水综改”,构建现代水网体系。
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配套管网和城市水厂建设,加强南水北调水源区及干线沿线生态保护,着力推进中线工程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和沿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积极推进观音寺、鱼泉、沙陀湖等调蓄工程建设,进一步夯实供水安全基础。
加快建设重大骨干水利工程
着力推进引江济淮、小浪底南北岸灌区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争取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加快建设袁湾水库、郑开同城东部供水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做好昭平台水库扩容(替代下汤水库)、汉山水库、卫河共产主义渠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
抓好水灾害防御和灾后重建
加快推动水毁工程修复及防汛能力建设、灾后恢复重建重大专项、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等项目实施,高效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十四五”期间同步开展伊洛河、卫河、北汝河、唐白河、沙颍河等10条重要支流和2725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提高防洪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全面收官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适时开展新一轮滩区迁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方案提出,要实施泛在先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统筹推进通信网络、新技术和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省份。
到2025年全省5G基站累计达到20万个
全面提升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开展“双千兆”(5G和千兆光网)建设,实现城市家庭千兆宽带、农村家庭百兆光纤、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推进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郑汴洛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等关键枢纽设施扩容升级。到2025年全省5G基站累计达到20万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到2000G。
打造一批国家级智能仓储物流示范基地
加快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提升物流行业智慧化水平,打造一批国家级智能仓储物流示范基地。完善省级智慧旅游平台功能,推动市级以上文博场馆数字化转型。全面上线市级智慧养老平台,对养老服务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公共设施补短板工程
方案提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工程,适时启动郑州第四期、洛阳第二期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推动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
适时启动郑州第四期、洛阳第二期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加快推进郑开同城交通优化组合项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道路交通优化提升建设项目实施,推动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
规划建设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新增4000所中小学校和300所普通高中
实施公共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强城市医疗卫生、养老、教育、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打造城市书房、文化驿站、非遗馆等公共文化空间,到2025年规划建设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15个省医学中心和60个省(专科)区域医疗中心,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10个左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4000所中小学校和300所普通高中;新建2000块足球场地,新建、改扩建74个体育公园,建设3000个以上特色化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逐步完善养老、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公益性公墓、市级精神卫生福利等服务设施,到2025年每个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下同)有1所集养治教康和社工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每个县(市)至少建成1所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每个省辖市至少建成1所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
加快建设郑州等省级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
实施韧性城市建设工程。加快建设郑州等省级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支持各地建设市、县级应急指挥场所和物资储备仓库。布局建设一批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到2025年实现城市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在城区每3000人设置一个核酸检测采样屋,建设15分钟核酸采样圈。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5年新增廊体240公里。加强海绵城市系统化建设,到2025年新增海绵城市达标面积500平方公里,新建、改造城市排水泵站规模达到1200立方米/秒、城市行洪排涝河道500公里。
支持郑州都市圈等基础较好的地区率先建成城市信息模型和时空大数据平台
实施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搭建以省辖市为主体的新型智慧城市统一中枢平台,支持郑州都市圈等基础较好的地区率先建成城市信息模型和时空大数据平台。复制推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经验,打造5个以上全国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推进智慧应用场景发展,建立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综合管廊等传统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监管体系。
(来源:中国砂石骨料网)